從縣城出發,驅車行進在廣西環江縣007縣道上,一座座連綿起伏的大山從兩側飛馳而過。映入眼簾的是高低陡緩的埡口和山脊、蜿蜒盤旋于半山腰的柏油路……作為全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,“出行爬坡上坎,一里掛九梯,石頭縫里種糧食,喝水只能靠天”曾是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群眾們的真實生活寫照。5月10日,10名歡欣鼓舞的毛南族群眾代表寫信向習近平總書記報喜,“毛南族,再也不是‘毛難族’!”
在環江的脫貧路上,國家“東桑西移”戰略無疑起到了強力推動作用,海安鑫緣集團更是其中一抹亮麗色彩。這群海安人十多年前來到環江縣投資興業,將“輸血式”扶貧轉變為“造血式”扶貧,把“硬投入”與“軟投入”相聯系,以點帶面實施產業扶貧,因地制宜、精準幫扶,讓江海大地共同唱響了一首最炫的脫貧民族風。 一封報喜信,毛南族老鄉奔小康勁頭足
“今年受疫情的影響,蠶繭的價格不高。往年上半年的價格普遍都不高,下半年會好一點兒。我相信,今年下半年一定也會好很多?!弊T秋蘭全家4口人,大兒子讀中專,小兒子讀幼兒園,丈夫譚永杰患有慢性病,家庭失去了主勞力。她不僅對丈夫不離不棄,還主動挑起家庭的重擔,在產業獎補政策助力下,一個人種桑樹5畝,每年養蠶9批,每批收入2000多元。農閑時,她還到村里果場打零工。2016年,譚秋蘭一家實現脫貧摘帽。
“我們家脫了貧,日子越來越好,我感到很自豪,也無比高興,這離不開國家對我們的關心。我就想著一定要告訴習近平總書記這個好消息,讓他也和我們一起高興?!弊T秋蘭的想法獲得了全鄉百姓的支持,她便與其他九名村民一起,寫了封聯名信向習總書記報喜。
東桑西移,桑蠶產業“破繭成蝶”
“小小蠶蟲吐‘金絲’,不盡財源滾滾來;做大‘蠶業’致富快,山鄉百姓樂開懷?!毖巯?,環江縣的蠶繭已經上市,在蠶繭收購市場,工作人員正忙著過秤、算賬、付款??粗谆ɑǖ男Q繭變成口袋里的鈔票,蠶農們的臉上洋溢著收獲的喜悅。環江縣大才鄉村民老莫拿著錢笑道,“這是今年的第六批蠶繭,400斤,賺了5300元?!?span lang="EN-US"> 2006年開始,鑫緣集團進行產業的戰略布局,依托獨特的產業化模式,鑫緣集團在國內謀篇布局。2007年9月,在響應國家政策“東桑西移”的大背景下,鑫緣集團主動牽頭在環江縣建立廣西江緣繭絲綢有限公司?!皬V西環江這個桑鄉,有栽桑養蠶的歷史傳統,更有勤勞樸實的環江毛南族為主體的桑民們,他們一直懷揣著致富奔小康的夢想?!宾尉壖瘓F黨委書記、董事長、總經理儲呈平充滿信心地說,“我們走進了環江縣,和那里的30多萬少數民族蠶農們打成一片,推動當地的蠶桑、繭絲綢產業的發展,就是為了幫助環江的老百姓圓夢?!? |
目前,江緣公司已在環江全縣12個鄉鎮分布39個鮮繭收購站點,年收購鮮繭900多萬斤,輻射范圍遍及整個環江縣區,蠶農人均年收入2萬元以上。此外,江緣公司先行在大安鄉的三個行政村建立了栽桑養蠶示范基地,實施“公司+基地+合作社+農戶”的產業化經營模式,公司與蠶農成為了一個“利益共享、風險同擔、相互依存、共同發展”的共同體,極大調動了當地蠶農栽桑養蠶的積極性。
“2018年,我們開始和江緣公司合作,成立了‘馴緣農民專業合作社’,建設了一個500多平米的小蠶共育基地,以公司+基地+合作社+農戶的模式,我們統一共育小蠶、統一發放、統一回收?!瘪Z樂苗族鄉康寧村黨支部書記歐應榜興奮地說,“現在合作社成員有200多戶,年產值350多萬元。原來我們村有貧困戶120多戶,其中有65戶開始養蠶,貧困戶通過種桑養蠶實現了脫貧”
據了解,目前環江縣桑園面積近20萬畝,養蠶農戶近5萬戶,2019年,蠶農養蠶總收入超過13億元。環江桑蠶產業在全縣農業產業中大概占25%左右。環江的繭絲綜合質量廣西第一,是中國優質繭絲加工基地縣之一。
就業扶貧,小車間內拔掉貧困根
在江緣繭絲綢有限公司的繅絲車間內,蠶繭煮熟的味道撲鼻而來,一群毛南族村民穿著鮮艷的毛南族服裝,穿梭在一排排自動繅絲機間,只見一只只被繭盒圍繞著的繅絲槽川流不息地轉動著,蠶繭在水里上下跳動,仿佛魚兒爭食一般,纖細的生絲從蠶繭上抽引出來,帶著閃光飛旋而上。
譚利芬是毛南族人,家住環江縣下南鄉,6年前,她走出大山,來到江緣繭絲綢有限公司?!霸任乙恢痹诶霞覄辙r,那時候真的是靠天吃飯,收入很不穩定,一個月也就幾百塊錢?!弊T利芬說,現在丈夫在家照顧老人,忙活田里,自己則在江緣公司打工,每個月工資在2000多元,“現在我收入穩定了,家里電器都齊全了,政府也有一部分補助。去年,我們一家脫貧了?!弊T利芬很是開心。 13年來,江緣公司不斷夯實桑蠶產業基礎,完成老廠一期改擴建和二期工程的擴建項目,現已擁有36組自動繅絲及全套生產輔助設備,廠房建筑面積達2.8萬平方米,具備年產900噸白廠絲的生產能力,充分吸納環江縣貧困人口就業,為環江縣1160多人穩定提供就業崗位,實現“一人就業,全家脫貧”的目標,并成為環江縣屈指可數的利稅大戶。 |
結對幫扶,唱響民族團結和諧曲
十多年來,江緣公司在夯實桑蠶產業基礎的同時,不斷追加投資、振興產業、回報社會。2019年,廣西壯族自治區扶貧開發辦公室公布了2019年第一批廣西扶貧龍頭企業名單,廣西江緣繭絲綢有限公司赫然在列。
用情扶貧,才能扶到百姓心坎上。走進江緣公司,宣傳欄上一張紅色的感謝信分外引人注目。壯族姑娘羅玉蓮是江緣公司一名普通的員工,患有多種疾病,丈夫也在兩年前下崗了,在她急需治療的時候,公司從總經理到一線職工,紛紛慷慨解囊,為她湊足了醫藥費。羅玉蓮感激地說,“在江緣公司工作,讓我體會到江緣這個大家庭的溫暖,有了這份幫助,我能夠及時得到治療,也讓我更堅定信心去戰勝病魔,盡快走出困境?!?span lang="EN-US">
“這幾年,江緣公司在環江發展,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支持和政府的關心??梢哉f,已經深深地扎根環江、融入當地了?!眱Τ势酵嘎?,如今公司的銷售規模已經近4億元?!拔覀儗υ诃h江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,我們計劃用3年的時間,投資興建高標準的、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繭絲綢文化創意產業園。這個園區的建設將使整個環江的繭絲綢產業形成完整的產業鏈,構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良好格局。屆時,我們的銷售規模將翻番,同時為當地的少數民族群眾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?!?span lang="EN-US">
“海安處于東部沿海發達地區,經濟發展迅速,成熟的產業項目、優質完備的縣域教育體系、優美的城市環境,令人震撼?!杯h江縣委書記黃榮彪表示,“希望海安、環江兩地深化交流合作,健全合作機制、拓寬合作領域,在教育、勞務輸出、產業轉移、醫療服務等方面打造更多的合作品牌,共推高質量發展,讓雙方的友誼再上新臺階?!?span lang="EN-US">
近2000公里的空間距離,阻隔不了海安與環江之間濃濃的江海深情。海安在環江這片山鄉,織就“新絲路”,助推環江蠶桑產業“破繭重生”,江海間唱響了紅紅火火奔小康的扶貧之歌。問計民生、溫暖民心,十三年匆匆流逝,這群扎根環江的海安人已經成為了“新環江人”,在江海間繪就了一幅民族團結的美好畫卷。 |